沙乐娱场5555199vip

学院要闻

科创引领 共赢未来——学院搭建实践平台点燃学生科创梦想
发布时间:2024-03-13
发作者:本站
发浏览次数: 608

新闻网讯(记者 盛鑫涛)我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动员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挺膺担当,切实引导广大青年群体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牢记时代责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学院涌现了一批勤学求真、创新创业、奋斗力行的青年学生典型和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技创新的科创团体。

 

艺术与设计学部由2名指导教师和8名本科在校生组成的“挑战杯《百姓日用即道——博物馆文创产品日用化的发展路径研究》项目”团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凭借《百姓日用即道——博物馆文创产品日用化的发展路径研究》项目夺得国赛一等奖,实现了我院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从校赛到国赛,团队成员历经了整整一年的艰苦努力。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调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许多原定的线下调研和采访计划难以如期进行。面对困难,团队成员积极调整策略,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开展工作。他们通过多轮线上会议,有时甚至探讨到深夜,力求每一步都严谨分工、反复推敲、精心打磨。每一页PPT都经过十余次版本的迭代,力求研究成果完美呈现。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深入扎根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他们走访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以及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等多处文化遗址,以“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明代思想家王艮的哲学思想,提出了日用化是博物馆文创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更深入地探索博物馆艺术之美如何服务于人民大众,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疫情结束后,团队成功开展了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访谈等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这些调研成果不仅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进入国赛答辩前,团队更是精细到讲稿的每一处表达和每一个对于可能评委提问的问题都经过了很多次反复推敲,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完善答辩问题,指导教师以及学部主任答辩前反复给答辩学生进行模拟答辩。大家团结合作、集智攻关,一起攻克了各种难题。

2024年,“挑战杯《百姓日用即道——博物馆文创产品日用化的发展路径研究》项目”团队没有停止脚步,正在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团队的《百姓日用即道——基于博物馆文创产品日用化的产品设计研究与实践》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成功省级立项,“挑战杯”大创业设计竞赛《青古文化日用化文创产品设计工作室》已入围校赛。他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城建学部由4名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学生组成的“无垠”创新团队,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与志愿服务经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理解和对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注,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敏锐的创新思维和突出的实践能力。该团队自2020年开始投身于“互联网+”科创事业,针对新冠疫情下口罩普及带来的粉尘及细小颗粒物危害问题,研发出可净化可扫地的地球机器人,能有效净化各大场景的粉尘或微小颗粒物,并投入生产准备申请专利。2023年,团队成员分别在建筑企业和无人机企业实习,通过现场实地体验,他们发现普通的地质勘探手段单一、技术研发不足等问题。在亲眼目睹无人机航拍现场实景后,他们萌发了用无人机勘探复杂地形的想法。随后,团队迅速投入研发乘风欲起兮——GS—I测绘无人机项目。在无人机实物制作过程中,他们遭遇了诸多技术难题。特别是如何将激光技术巧妙地融入无人机,而不增加其自重,成为了他们面临的一大技术挑战。在选择激光时,他们精心挑选,确保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尽可能减轻重量和体积,以保证无人机在加入激光后仍能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同时,他们也在努力探索如何在确保无人机功能完备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其重量分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内部也经常出现意见分歧。每个人对项目的期望和想法不同,使得决策过程中充满了激烈的讨论。但正是通过深入的沟通和协商,他们最终达成共识,确定了地勘作为项目的核心方向。为了拓展无人机领域知识,他们大量查阅论文资料,甚至一天内借阅10本书籍,并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研究。在学校老师和辅导员的帮助下,他们逐渐掌握了无人机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项目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是“无垠”团队参加科技类比赛的第四年,他们将继续勇闯湖北省2024“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也期待未来能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不断前行,将更多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产品。

信息工程学部由8名学生组成的“且听风吟 静待花开”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推进交通领域科技创新的号召,投身于智慧交通建设,致力于通过创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尤其是疲劳驾驶导致的严重问题,该团队深入调研并启动了基于深度学习与云计算的驾驶行为识别预警系统项目。在多模态数据融合检测、边缘协同计算技术、红外图像目标检测技术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成功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23年5月,完成了驾驶行为识别预警系统的外观设计及产品原型视频,在近一年内共斩获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10项。

2024年,“且听风吟 静待花开”团队继续以敢于尝试的勇气,在创新创业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创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支队伍,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是创新创业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一年一度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推报活动,今年新增了“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项目,要求申报团体应突出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国家重要建设领域、重点工程、突发事件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重大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建设,通过多种措施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吸引更多大学生大胆地加入到科创团体,激励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未来的创新创业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