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杨思怡)从写校园新闻到拍摄党校画册,从学校的党政会议到党校的大型会议,这些需兼顾技术功底与审美表达,对非科班出身的盛鑫涛来说,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自我突破。盛鑫涛,我校2021级信息工程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班学生,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会长,现通过面试进入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外包团队,担任摄影摄像待转正实习生。
2024年11月,盛鑫涛正式踏入了武汉市委党校的大门,迎接他的是高强度的工作。上班首日就加班至深夜,次日就直面高规格会议的拍摄任务,15天时间,总共拍照47次,摄像32次,面对当月异常繁重的工作压力,许多同事都因难以承受而选择了离职,但他却凭借在大学融媒体中心所经历的坚持了下来。
大二期间为求能力进一步提升,盛鑫涛去到了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在这里他经历了“二次生长”。他在学校公众号发布的首篇推文《人生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永远怀着一颗学徒的心》浏览量才653。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脚踏实地的继续钻研,然而成功不是一时造就,他后续几篇推文的浏览量仍然没有显著提升。面对这一困境,他主动寻求雍露学姐的指导与建议,学姐告诉他心态要稳,慢慢打磨自己作品。
融媒体中心时常召开培训会,盛鑫涛认真听,将老师、学长学姐的经验记录下来,会后仔细揣摩。不仅如此,他一口气关注了几十个公众号,有各个学校的,有讲如何做设计、摄影和人物通讯的,他将每个公众号近两年的推文翻阅学习。经过深刻的学习与内心的调整,他在创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抛弃,不放弃”六个字。正是这份坚持与努力,让他在融媒体中心逐渐崭露头角。如今的他已在学校官方公众号累计发布推文作品31篇、官网新闻作品47篇,积累浏览量分别高达12万次和3万次,锻炼出了危机意识和领导能力,成为融媒体中心副会长,为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普通成员到副会长,身份的转变让盛鑫涛不得不直面团队管理、创意决策的全链路挑战——这既是压力,更是多维能力的催化剂。党校的老师曾关切地询问盛鑫涛在党校工作适应情况时,他当时笑着回答:“其实,这里的很多工作内容都和我之前在融媒体中心所经历的颇为相似。甚至融媒体中心的工作节奏要更快,担任副会长期间,我每周都要处理超过3000条的微信消息,即便已经屏蔽了许多群聊。”这种强度的工作经历,让他在面对任何紧急情况时都能保持冷静,并告诉大家“不着急”,随后迅速带领大家找到解决方案,这也让他成为融媒体成员心中值得信赖的依靠,大家都愿意亲切的称呼他一声“涛哥”。
在大学期间积累的知识与经验,使盛鑫涛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新媒体行业。多年的融媒体中心实践经历与求职目标的明确,让他在面临大四找工作时,并没有感到过多迷茫与困难。他利用招聘软件寻找合适的岗位,很快就发现了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校区搬迁需要招聘外包摄影摄像专员的信息。他果断地投递了简历,简历上他“对症下药”,标明相关实践经历与所学技术,得到了对方的回应,与对方约定在周末进行技术面试。
面试当天,盛鑫涛做足准备,不仅提前请教融媒体中心指导老师宗科部长,还早早起床,乘坐公共交通去到面试地点——中央市委党校。坐在公交车上时,盛鑫涛再次打开翻阅了不止一次的武汉市委党校的官网,加深了解党校之前拍的照片,多方学习其他党校的照片拍摄。当党校宏伟大门出现在眼前时,他的内心充满激动与紧张,与他同行而来的还有另一位面试者。尽管在之前对面试有所准备,但他依旧没有想到面试竟然是党校急需的一张LED大屏海报设计时,心中还是不由得微微一惊。简单平复内心后,他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熟练地打开了PS软件,不仅在30分钟内完成海报制作,还精修了合影合照。相比之下是另外一名面试者的技术不足,盛鑫涛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党校老师的认可,通过了面试。
盛鑫涛站在即将毕业的门槛,回望那个曾经验不足的自己,如今早已蜕变为能独当一面的媒体人。四载光阴教会他的是"与其在独木桥上争先后,不如在旷野中做领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