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陈贝倪)在学校年度优秀志愿者评选中,2023级工程造价二班的王烁阳凭借志愿累计时长超300小时,60余个志愿活动脱颖而出。
大一刚入校,王烁阳在学校公告栏上看到学长学姐的公益先锋纪实展。本就喜欢参加各类活动的他,主动找到辅导员询问志愿者情况并多次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于是辅导员是刘建国老师便提出让他和班级团支书组建一个志愿队。经过几个月时间王烁阳找到21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城建学部的志愿服务队,后又成功将志愿队伍拓展到128人。他说:“真的非常感谢刘建国老师、吴晓祥老师以及学部分团委书记李庆老师,他们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帮助我们对接学校资源,优化活动方案,并在遇到困难时提供指导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扩大社交的圈子,让我有机会结识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同时,我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
王烁阳在高中时就热爱志愿活动,来到大学后周末时间充裕,于是他开始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教育服务、文化传承类活动都有他的身影。他在社区为老人打扫卫生、陪小朋友包粽子、教居民用智能手机;在图书馆整理书籍、播放电影;在红色基地传承红色文化。在参加的志愿活动中,一次教育服务活动发生的“小插曲”,成为了他志愿生涯中最闪耀的时刻。那是在爱心托管活动中,王烁阳精心设计了污水净化实验课程,希望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实验开始后,一切似乎都按计划进行着,孩子们热情高涨,认真操作。然而,意外突然发生,一个小组的过滤装置突发故障,污水在玻璃柱中淤积起来,实验陷入了僵局。就在大家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11 岁的小组长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他率先举起记录本,大声说:“老师,我们‘地层’好像叠反了!” 这一关键发现,瞬间打破了紧张的气氛。于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有的用吸管测量滤料厚度,有的对照手册调试装置,每个人都全神贯注。虽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孩子们没有放弃,经过 8次艰难的尝试,污水终于净化成功,清澈的水流从装置中流出。那一刻,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而王烁阳,从孩子们眼中看到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结课后,家长们为了表达对王烁阳的感谢,组织了一辆 “奶茶车”,送来了贴着便签的饮品。其中一张便签上写着:“谢谢老师陪我们‘浪费’了八杯污水才找到真理”。这句温暖的话语,让王烁阳深受触动。这次看似 “失败” 的实验课,却让他领悟到了教育服务的真谛。他感慨地说:“真正的成长往往在预设之外,拆除‘标准答案’的束缚,那些‘错误’的探索反而能绽放出求知之花。”
此次经历也让王烁阳更加坚定了在志愿路上的脚步。他始终秉持平衡发展理念,合理规划课余和周末时间,寒暑假更是全身心投入志愿活动,让他在与不同人群的交流互动中,实现了自我提升。在教新城社区老人视频剪辑时,有一位会手艺的老人对推广 “堂鼓” 这一传统文化充满了热忱。老人向王烁阳讲述堂鼓的历史渊源、独特魅力,以及自己想要通过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堂鼓、传承堂鼓的愿望。这让王烁阳再次深刻感受到志愿付出的价值,也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志愿服务之路是正确的。
回顾志愿生涯,王烁阳用“充实、温暖、成长”三个词形容。志愿活动培养了他组织、沟通等多种能力,让他走出校园的象牙塔,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同时,他也在志愿活动中收获了深厚友谊,这些都将成为他人生宝贵的财富。
王烁阳用行动诠释着志愿者精神,他在志愿服务中不断成长,收获了温暖与感动,也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同学投身志愿活动,一起用爱心传递温暖,为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