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近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主办组织开展的第六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评选结果揭晓。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祖法负责的成果《关于“扎根革命老区 推进红城办学 开创民办高校沉浸式红色研学思政育人新模式”的研究报告》荣获全国一等奖,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关晓玲负责的成果《“四阶递进、五维一体”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荣获优秀奖。
此次评选活动自2023年10月组织开展,在全国民办高校择优推荐的基础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了严格评审,评选出民办高校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典型经验案例、工作调研报告、理论研究成果等,特别是各校近些年来探索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突出成效和推广价值的创新性实践成果。
研究成果《关于“扎根革命老区 推进红城办学 开创民办高校沉浸式红色研学思政育人新模式”的研究报告》,是我校切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特色工作的凝练,反映了我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体现了我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性、时效性取得的特色成绩。
多年来,我校在红安建立红色教育基地,把思政课堂搬到红色基地,组织师生赴红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红色研学”已成为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之一。报告从四个方面深入研究“红色研学”这一特色课堂:“红安精神”如何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成为理想丰碑、如何在师生间薪火相传;思政课堂如何在“红色研学”中体现针对性、时代性、发挥时效性。研究报告结尾总结道:“把红安地区的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打造民办高校独具特色的红色品牌,通过“导学”“行学”“游学”,推进沉浸式红色研学思政育人工作,让学生在沉浸式红色研学的过程中,产生更大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研究成果《“四阶递进、五维一体”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我校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四阶递进,五维一体”培育体系,实现“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四个阶段系统性、递进式的“立体化”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渠道,探索构建“理论学习、组织建设、育人机制、教育实践、制度保障”五个维度全程化、全方位、全覆盖的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将学生党员的培育过程形成系统的育人过程,实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同向同行。研究成果启示总结道:学生党员教育与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党的“细胞”才更有活力,党的组织才更有朝气,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教育效果和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直以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整合校内外优秀资源,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全面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下一阶段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学院将继续优化顶层设计、激发师生活力、发挥辐射作用,打造更加成熟的思想教育培育模式,继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探索力度,不断提升学院育人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