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艾丹)4月6日,学校艺术与设计学部四名师生党员组成第一支"红色画笔先锋队",奔赴孝感市三汊镇松柏村,以丹青妙笔勾勒出党建与美育融合的新范式。
在松柏村,师生们以"林秀松柏村,幸福在我心"为主轴,将红色基因注入乡土肌理。晨曦微露时,党员们已开始调制颜料;正日当空际,胸前的党徽与画笔共舞。当《论语》讲学场景遇见新时代农耕图景,当金灿灿的油菜花田映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幅,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在粉墙上徐徐展开。村民们惊喜地发现:"破旧的墙面变成了会说话的历史书,连娃娃们都知道'耕读传家'的道理了。"学生二支部书记曲岩老师表示:“本次墙绘活动旨在通过发挥艺术专业能力,结合党员的奉献思想,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强化乡村振兴的号召。”
"00后"学生预备党员邓枫婉和唐忠义在教孩子们调颜料时,特意融入党旗的故事:"我们要让美的种子和红色基因一起生根发芽。"这种浸润式美育课堂,让艺术启蒙与红色教育同频共振。正如学生一支部书记艾丹老师在活动策划初衷中写道:"调色盘里不仅有颜料,更要有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画笔丈量的不仅是墙面,更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在"艺术创作红色赋能"理念指引下,师生团队以墙体为经纬,向下深扎党史根脉,让镰锤印记化作文化基因链;向外舒展生态画卷,使水墨丹青转为绿色动能源。当《乡村四月》的古诗意境与现代农业景观在墙面上邂逅,艺术创作激发出"家家种绿植,户户有花墙"的生态自觉,文化自信在参与式创作中悄然生长。
告别时,村民指着新绘的"田野"墙绘感慨:"这些画让我们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仿佛在触摸乡村振兴的绿色脉搏。"而学生党员张梓昕的速写本上,悄然多了一幅速写——白发老支书在党旗下讲述松柏村变革的故事,画纸一角写着:“艺心向党,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