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乐娱场5555199vip

学院主页

师·生

【学子风采】黎周源:在家乡“复制”了学校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5-08-21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303

(新闻网讯 高级记者蔡海燕)暮色中的校园图书馆,翻新后通明的灯火曾在黎周源心里烙下温暖印记。我校医学部S2022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将这份对知识殿堂的眷恋带回了家乡,化作两处点亮学子求学路的图书角。

 

大学时光里,黎周源的身影早已显露出敢闯敢拼的特质。大二那年,他和两位学长在武汉禾日青春传媒任职期间,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开拓了8所高校的宣传合作渠道,打通武汉欢乐谷大学生票务市场,直接助力团队季度业绩提升28%。工作之余,他多次带领团队奔赴韶山,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汲取奋进力量,这份对责任与担当的理解,悄然融入他的成长轨迹。

 

毕业那年,他回到家乡备考,现实的冷意却扑面而来。老图书馆铁门紧闭,周末的阅览室空无一人。家中弟弟妹妹的嬉闹穿透房门,搅碎复习的思绪。“那时候就特别怀念学校图书馆,哪怕熬夜刷题,身边有同学陪着,就觉得有力量。”他意识到,家乡太需要一个这样的地方——既能让学子安心学习,又能聚拢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复刻校园里那种互相激励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图书角,找回那种“和喜欢的朋友一起提升自己”的感觉,让学习不再是孤单的旅程。某个辗转难眠的夜,他突然想起母校的图书馆。“我要在这里复刻一个母校的图书馆!”

黎周源揣着在武汉禾日青春传媒打拼攒下的积蓄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起初,不少人觉得“花这么多钱搞图书角没用”,甚至有朋友开玩笑说“搞不好还能改做其他生意”。但黎周源认定了这件事:“只要做了,总会遇到同路人。”他带着对母校图书馆的记忆,一点点打磨属于家乡的“知识港湾”:选址要方便停车、环境安静;装修借鉴了学校图书馆的格栅吊顶和整体色调,设置了公共区、阅读区,甚至为需要面试的学子准备了会议区,后来还应需求增加了适合安静学习的“i人沉浸区”;配套的空调、水暖、打印机、微波炉,细节处藏着他的用心。书籍则多来自考研、考公学子的捐赠,像校园跳蚤市场一样流转着知识的温度,也承载着前辈的祝福。图书角刚开业时,知名度不高,来学习的人寥寥无几。黎周源主动联系当地团委,一点点扩大影响。渐渐地,这里成了家乡学子的“第二课堂”:累计服务读者3000余人次,疫情期间为周边中小学生辅导课业60余次,举办的大学生诗词比赛还为优秀者颁发奖学金。更令人振奋的是,从这里走出的学子中,仅2025年就有24人成功考上公务员。

 

 

 

这份坚持的背后,藏着黎周源对“服务”二字更深的理解。作为留守儿童,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一位在农村小学教书育人三十载的乡村教师,用数十年扎根基层的坚守,在他心里种下了奉献的种子。“爷爷总说,能为身边人做点事,就是最踏实的。”

如今,黎周源不仅让两个图书角成为家乡的“文化灯塔”,也在2025年凭借自学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家乡的基层岗位,沿着爷爷的足迹,将青春的力量注入这片土地。